推薦觀賞度: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2008年葉問上映,不管是不是打著「李小龍師父」的招牌、
還是電影本身就相當吸引人,隨即引起軒然大波,兩岸三地無不注目。
2010年葉問2推出,卡司不變,大家就是要看這位功夫高人還有什麼故事。
同年,由另一組人馬演出葉問前傳,說這才是正宗,這戲怎能演了再演?
或許大家漸漸發現,葉問的生平、其本身的故事性已慢慢從李小龍分別出來,
似乎完全是不同格調、不同檔次的韻味。而這,就由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慢慢揣摩。

王家衛這個名字,家喻戶曉,可我確實沒什麼印象,
作品列表我叫得出來的就有阿飛正傳東邪西毒2046我的藍莓夜
而我真的有看過、有印象的呢?五根手指頭還嫌太多,連我自己都感到羞愧,
但我希望從這部電影,好好了解他、也了解他對電影的態度與執著。
梁朝偉、章子怡、張震,三個演員都是名氣繚繞的一線影星,
不用我多加贅述,趕緊來看看這大鍋裡到底熬了什麼藥。

「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倒下;對的,站著。你說對嗎?」
練功夫的,彼此交流時說好聽叫搭手、比畫,糟糕一點就叫打架,
功夫這二字,簡單的,就如葉問所言,一橫一豎罷了。但背後呢?可沒這麼簡單。
故事時間軸橫跨民國初年到解放後加上日軍侵中,足足半個個多世紀,
從葉問在佛山發跡、與北方門派宮羽田搭手開始,直到佛山淪陷、葉問至香港收徒、而後病終。
加上旁白說書,等於以葉問七歲習武為頭,生平都討論了一遍。
當然,這段生平是王家衛眼中的葉問,與2008、2010年的作品大為不同。
本片中的葉問,內斂、謙和、與世無爭,甚至讓人有種「你他媽是聖人嗎?」的惱怒感,
相對於葉問,宮羽田是在歲月洪流中逐漸成長、衰老、知進退的智者,
章子怡所飾演的女兒宮若梅則與其師兄馬三各成柔、剛一格,
以上四個角色的個性鮮明、對比性高,極具獨立性。

在進電影院之前,網友評價很不給信心,不知是有其他作品的先入為主觀念,
還是本來對王家衛的「十年大作」期望甚高,所看到的討論大多負面。
在我看完後,深深覺得,看一部電影就是要不帶成見、不受人影響,
電影,是演給每個人看的、而個人所在乎的,就只是個人所想看的。
就我看來,我不期待王家衛帶給我在武打動作有多大的震撼,
縱使動作導演是袁和平(指導過臥虎藏龍駭客任務霍元甲等動作大片)、
縱使三名重要演員都花了許多時間拜師學藝,要發覺武術真正內涵,
即使如此,在本片中,武打依然不是主要賣點,至少在我眼中不是。
王家衛花了三年深入考究當代武林文史,為要讓本片更具說服力,
他曾說:「對武術來說,我是一張白紙,所以我可以中立,我可以看得更清楚。」
經過他的學習、整裡,我們得以看到不同於之前幾部作品,
還記得葉問2中葉問在香港打敗若干武館館主?你可知他們是什麼門派?
在這裡,我們依舊看不懂一招半式,但每個門派的風格可以從掌門人的個性略知一二,
葉問詠春、宮二(宮若梅)八卦、一線天八極、馬三北方形意,
各有各的風格,哪怕是氣勢、力道、還是想法,各有各說服人的地方。

個人認為,本片之所以在大家的評價中佔不到便宜,可與少年PI的奇幻旅程做對照。
李安拍PI的時候,最厲害的在於他能讓歡樂的觀眾看完可以很歡樂、
沉重的觀眾看完很沉重,不是因為原著小說寫了多種結局,
而是他確實能拍出滿足不同層次觀眾不同的需求。
王家衛有他的堅持、有他的味道,而有人看得津津有味、有人看到搖頭嘆氣,
一部電影沒辦法滿足每個人、但少年PI在這部分確實比一代宗師來的高段。
我很怕這部電影會被冠上「曲高和寡」的形容詞,如此真是可惜了。

「人活一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裏子,都是時勢使然。」
這句話似乎將成語「時勢造英雄」做了另一番解釋,
這句話原先是宮羽田退休時交給葉問的體悟,最後也反映在他的兩位徒弟上面,
至於我們會成為那種人,時勢是你的時辰,你也得有這般能力才擔當的起。

電影配樂在時間軸的走時上有著不可被忽視的地位,
光是茶樓中看戲、聽曲的配月就能清楚表現出不同年代的生活背景與形態,
雖然沒有一首人聲歌曲拿來闡述葉問傳奇的一生,但這樣默默的結束似乎也不錯。
最後不得不提,本片的台詞相當洗鍊,言簡意賅、毫不浪費口水,但總是令人印象深刻,
「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相當有深義的一句話,
待各位朋友欣賞這部第63屆柏林影展開幕片細細咀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lgb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