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觀賞度: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我是個九把刀中前期開始的書迷,怎麼說是中前期呢?
我並沒有跟上他在網路上發表故事的那段(哈棒傳奇網路版),
而是在都市恐怖病系列出版完後一口氣收足,前後也買齊了等一個人咖啡、愛情兩好三壞、
殺手買了前兩集而覺得不合口味而轉手賣人,至此不曾再看;
獵命師傳奇則覺得應該要有始有終而繼續支持,但最近實在拖台錢太誇張!
其他落單的作品多多少少也買了些,但最近口味比較挑,越買越少就是了。
九把刀之前的短片三聲有幸我沒看過、衛視中文台翻拍的偶像劇也沒看,
而本片的原著小說早在他剛出版就買了,還有送音樂CD呢!但是借人也沒再回來過。
所以!前情提要少說,還是來聊聊電影本身吧!

九把刀在最新上市的獵命師18集已經用20頁的篇幅分享了他拍電影的心路歷程,
從資金、選角、拍攝問題等等都提到了,而我比較想跳過演員的部分,
直接從劇情切入,聊聊其他的部分。
自傳式的故事,自從國中起,柯景騰(九把刀本人)即與死黨共同追求品學兼優的沈佳宜,
在偶然的插曲後,沈佳宜奉導師之命開始盯緊柯景騰念書,使他們有了深入的交集,
從一起念書、玩樂、考上大學、各奔東西、又回頭共同敘舊,故事之火始終不致熄滅。

就劇本的編寫方面,線性的發展看似普通,卻屢次在小細節埋下伏筆,縱使不甚高明,
卻往往是後頭笑點、爆點的來源,也在最後那一剎那的回憶中激起觀眾不小的火花。
九把刀的電影不改他搞笑的本性,幕前(主角)幕後(背景)都在竭盡所能的搞笑,
而這些全賴於觀眾是否專心看片才能享受。

講到這,就讓我想到近年國片再度起飛的希望與話題,
當九把刀一席話「我要大家不是支持國片,而是支持好片」而引起正反兩方不同聲浪,
有人認為九把刀是菜鳥導演,不懂國片影視人的辛苦,就是愛說大話;
另一方面則是肯定九把刀的魄力,相信國片的價值與他的能力,
我是不知道過去那段國片曾經風行的盛況,但我就最近幾年的作品提出我的看法。
正如九把刀提出為何他要回到精誠中學拍攝,
『想回精誠中學拍電影,理由絕對不是「我認為精誠中學很適合拍電影」,而是「我很想要在電影裡重現所有我愛的感覺」。
那裡是我的青春聖地,我想我透過鏡頭凝視精誠中學的時候,眼神一定充滿了愛與眷戀。』

其重點在於「投射作用」,就是所謂的「共同記憶」,
當你覺得這部電影好看,是因為你看得懂,我不相信有人看不懂還是說好看,
爸爸媽媽們看到小孩爬水果樹偷水果、捲起褲管進水溝抓魚會會心一笑,因為他們曾經作過;
年輕人看到柯景騰搞打手槍、阿魯巴、宿舍邋榻就覺得熱血,
都是建立在我們擁有共同的回憶上,
以我來說,當我看到藍色大門的附中校園、九降風的職棒與廖敏雄、本片連騎腳踏車上學我都覺得爽!
這也難怪很多台灣人看美國脫口秀覺得很難笑,因為他門在開美國政治人物玩笑,你看不懂怎笑得出來?


九把刀從小說到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字裡行間穿插著我們日常生活,
有孰悉的感覺、卻又有誇張的澎胖、觸動讀者或觀眾的心後,又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從票房看來,社會觀眾確實是喜歡這部電影,
但我相信絕對沒有人的青春能像他如此「戲劇性」(不管哪些真實哪些虛構),
原因來自於片段的共鳴使然。
你撿了「曾經理平頭」的回憶、他想起自己也從被罰半蹲、另一人發現自己也喜歡綁馬尾的女生,
「我921時在XXXX」、「我暗戀已久的XXXX」、「我高中教官超機車的啦!」
就因為你認同了這段記憶與劇情,也間接認同了這部電影,當然就笑開懷的走出電影院。
因為國情與民情不同,國片要拍的順,不必跟好萊塢比場面比派頭,論這些是自曝其短,
而是從劇情著手,真正拍出有屬於我們的電影,兼具深度與廣度,把這寶島的文化價值拍出來,
這也是我一直在期待賽德‧克巴萊的原因,太期待了!

電影原聲帶的配樂部分舒服、平順、且有股溫暖的感覺,尤其第一首「制服上的藍點」,短短幾秒鐘的序曲卻勾起無窮的思緒。
胡夏的「那些年」主題曲,有著相同曲調,卻有抒發出感情另一面的情境,樸實的感動。
對於本片,不想說的太多,真的是自己去看就知道!而且網路上實在太多九把刀自己的分享,
參考看看,你會發現,他對於自己所追求的目標與感覺,誇張中帶有踏實,值得細細思考。 點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lgb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