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觀賞度:














2008年暑假期間在美國地區上映,並沒有吸引台灣片商購買版權,
至今尚沒有DVD的消息,相關網站作的介紹也比較少些。
台灣的網站也只將英文片名純粹意譯為中文而已。

小童星艾碧貝絲琳主演,正是小太陽的願望中那個滿腹夢想的孩子,
另外在尼魔島料理絕配中都有可愛討喜的演出。
從6歲起就有作品,現在還沒滿13歲的艾碧貝絲琳,嚴然獲得許多觀眾喜愛。
值得大家期待的,他即將演出名著作:《姊姊的守護者》電影版,
繼同期《不存在的女兒》搬上大螢幕後,另一部引人注目的作品。
(《不存在的女兒》並不是走商業路線,較少人知道他已出版影視作品。)

正值經濟大恐慌時期,小女孩Kit的最大願望就是要當上記者,
即使父親失業、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他依然努力的寫作投稿。
偶然間他認識了威爾和康提兩位流浪者小孩,
他更堅信這群失業的朋友們不會因為缺少金錢而作出非法的勾當,
Kit要用他真摯的感情,寫出感動萬分的文章登上報紙。
編劇是曾編寫納尼亞傳奇第一集劇本的Ann Peacock,
而女主角的名字Kit Kittredge是來自美國的女玩偶,
劇情運用小孩天真無邪的觀點,巧妙的從另一種角度看待經濟大恐慌,
小孩對於未來擁有無限的希望,對比於大人為金錢愁眉不展,
以及流浪漢對於身外之物的看淡態度,彼此之前有著幽默的比較關係。

上學期我所修的通識課--歷史與電影,正巧有提到經濟大恐慌,
正好對照本片中Kit對正要離鄉去找工作的父親說:
"We're not OK if we're not together."
小孩所需要的不是生活的富裕、而是溫暖的親情陪伴,
或許我們會嘲笑他們對現實的無知,但父母的價值卻真是如此,
縱使有再多的物質生活,真的比不上互相扶持的精神。
當他父親告訴他:"Don't let it beat you."
是充滿正面力量且具穩定力的一句話。

流浪者所說,經濟大恐慌時大家的職業經歷之前都要冠上"used to be",
聽起來很幽默,卻隱藏著當時社會的不安定感。
我所稱許的,正是這種導演與編劇可以運用不同觀點,
詮釋同一段歷史或一段事實,在不扭曲、不欺瞞的前提下,
給予觀眾全新的體驗和感受,這才是影視作品想像力出眾的地方。

電影配樂融入當代的鄉村歌曲,全劇走輕鬆的曲調,
其中有一絲絲jazz的韻律,將氣氛圍持的相當舒適,
也讓全片維持輕快的節奏,好不放鬆。
當我們的通識老師在經濟大恐慌單元結束時,作出以下結論:
「我們在經濟大恐慌並沒有喪失財富,財富只是以另一種形式繼續保存著。」
希望用這部電影能與各位共勉!有機會找來看看吧!
我明天就要回台北了,See you all soon!! Love you al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lgb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