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觀賞度:














嚴格說起來,這是屬於2007年份的電影,當年10月在美國上映,
後來別國的DVD都上市了,台灣竟然拖到2008年的12月才在電影院露臉,
又是一部LAG很久的院線電影,這樣的電影生態真是令人感到莫名奇妙。

大家所認識的史提夫卡爾是個諧星演員,舉凡40處男王牌天神續集特務行不行等,
竭盡歡樂搞笑,又不失低級的風格,頗受觀眾歡迎。
這次改採溫馨家庭風格,感性不失幽默, 與以往的作品大不相同。
另外還有浪漫愛情片居多的茱莉葉畢諾許,英倫情人濃情巧克力都是大家熟悉的作品;
以及同為幽默演員丹恩庫克(倒數第二個男朋友),卡司陣容雖不是頂尖組合,
在精於詮釋兩性關係的導演帶領下,道出一段有趣且發人深省的故事。

身為兩性專欄坐家的丹是個王牌,深受讀者喜愛。
但早年喪妻的他,對愛情感到卻步,因此加諸三個女兒無比的壓力,
希望他們不要受到愛情的傷害、也不想有任何意外發生奪去他對女兒的愛。
一年一度的家庭聚會中,丹在書店邂逅了令他一見鍾情的瑪莉,
誰知瑪莉竟是他弟弟的女朋友!迷失多年的愛情感覺重回心中,
但怎麼可以被判親弟弟?關於親情與愛情的問題正悄悄揭露。
這部電影給我的最初印象竟是十二生笑以及親家路窄
都是以家庭成員相處的不和樂所引發的搞笑故事,但我說,這部不同!
劇情轉個彎可能變成永無止境的兄弟為了心上人鬩牆,就毫無心意可言,
況且看到史提夫卡爾很難不認為這是部普通的搞笑片。

漂亮的是,史提夫卡爾卸下他一貫的搞笑戲服,扮演喪妻的先生、三個女兒的單親爸爸,
慘澹的人生縮影在他的身上可以引發相當大的共鳴效果。
片頭及片尾兩次強調了丹的工作(兩性專欄)與自己的現實生活有多麼天差地別,
更突顯了英文片名Dan in Real life的重點,提出了一個問題:合謂Real life?
縱使丹在白紙黑字上能毫無顧忌的揮毫,卻始終無法走出過去婚姻生活的陰影,
能對陌生的讀者講的頭頭是道,卻對自己的女兒人格發展一點辦法都沒有,
再再顯示人性的弱點,也潛移默化的流露出逃避面對現實的負面情緒。
當二女兒對丹大吼:"You are a murderer of love!",也把整部電影拉至最高潮,也是丹的深淵。

"Love is not a feeling, Mr. Burns. It's an ability."
什麼是feeling(感覺)?什麼是ability(能力)?
感覺是我們感官上的觸動,可以說是情緒化下的產物,而非經過理性的思考和歸納;
能力是自己能駕輕就熟、可以駕馭的正面態度,是掌握性、全面性的特質。
當正值青春期的情侶告訴老大不小的丹這麼一句話,可謂當頭棒喝、毫不留情,
相信丹對於愛情是有能力的而不是只有感覺,但始終沉淪在喪妻的陰霾中久久不起,
這句台詞出現在"You are a murderer of love!"之前,屬於兩種不同情許的陳述,
其中的深意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最後的結局道出了另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對話,
丹在他的旁白中,陳述了對plans、life plans的看法,出發點則是myself and children's,
我們善於幫自己做計劃,為了短期或未來的人生,但我們是否有資格去為別人做計劃?
或許我們可以以幫別人做計劃賺錢,像證券交易人員諸如此類,
但對於自己的兒女卻又是截然不同的課題,父母角色定位也被拿出來相提並論。
丹在這幾天的家庭聚會中,從一見鍾情、跌至谷底、急轉直下到逆轉獲勝,
他體會到愛情的真諦、了解對女兒真正的好是什麼,正如他在最後所說:
"So we don't have to ask young people, what are your plans? what do you plan to do with your life?"
"Plan, to be surprised"

電影片尾曲為現場演唱版,字幕不是黑黑的跑而是有畫面的相當活潑,
該首歌曲為Regina Spektor男女對唱的〈Hell No〉,相當切合主題。
原聲帶作曲家為挪威的年輕樂手Sondre Lerche,而Regina Spektor是他的女朋友,
整張CD中16首曲目有搖滾、有感性、感情相當充沛的音樂作品,值得一聽。
比想像中的好看,現在DVD滿容易找得到,推薦給各位欣賞!
最近深深的覺得,有些台詞由英文說出來比中文還有味道,
如同國片翻譯成英文字幕感覺怪怪的道理一樣。
所以大家看電影要努力聽英文!有益無害喔!
By the way,原本這部電影翻譯作親親老爸,天知道為了什麼變成現在的中文片名,真糟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lgb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