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觀賞度:














老崔極力推崇的大友克洋作品系列來到Part.3。
是的,我們把時間軸轉到我的出生年代--1988年,
經過前兩部集錦類型的短片洗禮,對於那個年代所能表現出的內容也略有概念,
電腦能力、科技絕對是畫面呈現的第一障礙,縱使人腦所能激發出的能量有多大,
要利用工具表現在眾人面前,從20年前來看,還是跟現在有段差距。
為何要突然提這個呢?因為,事隔一年,大友克洋完全打破這面高牆。

劇情背景設定在受戰火摧殘過後的日本東京,2019年。
當時政府毫無魄力、人民反彈聲浪不斷,眾人都有個共同目標--救世主阿基拉,
只有少數人知道那是什麼樣的物質或力量,但知情的人卻避重就輕,定有隱情。
主角是一起長大的死黨金田和鐵雄,當鐵雄被被研究組織抓走後,
金田也捲入了這場事關日本未來、甚至人類未來的危機。
光是看劇情,很難想像這是1988年所創作出來的腳本,
整體核心掌握的相當理想,所有人物都能互相呼應,緊密在主線上圍繞,
從最基本的劇本撰寫到細膩的角色性格刻畫都讓人拍手叫好。
其實這個部份讓我還滿感嘆的,20年前的題材,搬到現在的大螢幕,好像也能通,
代表我們的電影工業在劇本創作上並沒有多大的突破,
在那麼久以前就可以運用敏捷的交通工具、人類與科技的對話、深沉的哲學思維,
再用媲美現今導演的想像力,構築出多年後的日本相貌。

如果1937年的卡通白雪公主是迪士尼為人類所開啟的動畫世界大門,
那1988年的阿基拉無非是日本的動畫工業的一大里程碑,甚至是世界級的突破也不為過。
畫面的精細度、色彩的鮮豔與亮眼、流暢的影像轉換,絕對讓人耳目一新。
如果各位仔細回想,我們現在的動畫,開始追求3D立體、還有更高解析度的細節,
都是拜電腦的高科技所賜,如果把加菲貓的毛簡單化、把史瑞克平面化,
想必就退到了阿基拉的時代,甚至完全無法與之匹敵。
這也就是為什麼1988年在日本上映大放異彩、隔年在美國上映也造成轟動,
而事隔13年來到21世紀初,其魅力還能讓廠商推出DVD(以前是錄影帶)版本,
搭配杜比5.1超強聲光加持再次喚醒觀眾熱血回憶。

我漸漸發現,美國與日本的動畫類型漸行漸遠,看的越多、感覺差別更大。
美國的動畫多是由漫畫改編搬上大螢幕,講求英雄主義的他們,
用人物的形象去塑造接近神話般的救世主,蝙蝠俠蜘蛛人超人等,
他們堅不可摧、銳不可擋,民族的英雄、人類的救星。
無形間出現英雄與凡人的隔閡,也造就了他們在風光的背後,
都會伴隨著強大的心理壓力和內心矛盾掙扎。
而日本動畫則不同,他們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即使有英雄或非人類的角色產生,
他們也會使用大量的人性元素軟化那些虛構英雄,
另一方面,日本風格更加強於同儕之間的情誼,儘可能挖掘人性本善的概念。
相對於日劇(偶像劇)所推崇的愛情,動畫方面更在乎友情或親情。
文化的差異,影響範圍也到了影視界,看久了、看多了也覺得挺有意思的。

「人類的力量,來自何方?」「追溯人類進化史,難道能量自單細胞生物就存在?」
這是大友克洋在劇中所提出的有趣問題,他認為人類靈活的大腦似乎不是「學習」而來,
卻是藉由內心某種「能量」所散發出來,妥善控制這個能量,必定前途無量。
相當具有哲學特色的問題,若牽扯到宗教,這可有得辯論的。
片中,導演運用「小孩」來講述這段矛盾的衝突,我覺得是再好不過,
由未經社會破壞最天真自然的孩子,探索這大人不願公佈的事實,
最公平、最直接,也最具說服力。
相信大家看到那兩個問題,本身就能提出更多問題或答案,
但看完本片後,一定能有更深刻的印象、以及延伸更廣的想法。

配樂並不是由老崔最愛的久石讓操刀,難免有些讓人失望。
原聲帶我在2003年5月就經由老崔拿到手,但看完動畫在欣賞音樂,又是另一種感受。
基本上在看片子的同時我覺得配樂還滿突兀的,
當鐵雄爆發,同樣的橋段類型總是出現不合影像口味的弦律真讓人不舒服,
而老崔最愛的2首怪異風格樂曲更是我敬而遠之的,那絕對不是我的菜!!!!
只能說,我還是比較能接受重旋律、重合諧的作曲風格阿!!!!
(之前去聽了一場現代音樂的表演,不僅睡不著還非常作嘔。)

極力推薦的一部作品,不論是內容本身,或是它所製造的周邊效應,
都是幫阿基拉加持的絕佳利器。
希望大家一定要找來看看,市面上應該還有DVD可尋,台灣可是有授權的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olgb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